学员交流分享一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鲜明地指出了共产党人的宗旨观、生死观、是非观和团结观,对我们的党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崇高的,也是具体的。既集中体现在党的章程和党的指导思想上,也具体体现在无数像张思德这样普通又不平凡的先进模范人物身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为人民服务》的主人公张思德是我党先进群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分子。他18岁参加红军,2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牺牲时只有29岁。在党的队伍中,他是普通党员;在人民军队的队伍中,他是普通士兵;在整个革命队伍中,他是无名英雄。但在短暂的生命中,他把党的革命目标化作朴素的日常工作,忠实无私地在每个岗位上坚持为人民服务,最后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你能说他不是英雄吗?在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中,他是英雄,是人民的英雄。如果回看我党历史上的先进楷模,会发现他们都是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教育中成长起来的。雷锋同志正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用宝贵而短暂的一生,诠释了这种伟大精神。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作为一名普通人,如何活出有价值的人生?作为一名党员,如何坚守初心使命?在这些问题上,《为人民服务》这篇经典文章给了我答案。(人力资源部 张怡然)
学员交流分享二
我就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一文谈一谈人生的意义问题。
白求恩大夫的家境优渥,有宅院和马车,他能放弃一切来到中国,是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发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为之奉献一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尽管当今世界已不需要我们时刻准备奉献生命,但生命的意义等问题依然值得每一个人思考。这里分享三个反例。
第一个,是我认识的一位学长,他认为人生找不到意义,并且总是到关键时刻放弃学位、从头再来,前后两次,以至于一生蹉跎。第二个,是一位正读初三却闹退学的小朋友,他认为读书没有意义;但同时他又拼命琢磨人生究竟该追求什么样的意义。他和我说:为什么我在这个年龄段遇到这个超越我能力范围的问题?第三个,是胡适的一部短篇小说《一个问题》的主人公子平。他一直追问一个问题:“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子,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
这三个例子串起来,在我看来其实是同一问题,即意义问题的不同侧面。我们不能像子平一样求而不得、蹉跎一生,也不能像学长一样不断在关键时刻放弃,亦不能像小朋友一样自怨自艾。我们要如毛主席一样,保持思考,同时有足够的战略定力与耐心。或许,白求恩同志这种国际主义、共产主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你我关于意义问题的答案。(法律风控部 邹毅涛)
学员交流分享三
3月15日,支部组织集体学习了毛主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我颇受启发。《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是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性文献,报告犹如星星之火,在当时快速掀起了全党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的热潮。
报告首先肯定了我党二十年来所取得的对马列主义的丰富认知,同时也指出面临着的很大的缺点,给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事业更进一步带来较大挑战。毛主席概括指出了当前我党研究学习的三个方面缺点,包括我党对于国内国际一些问题的研究不够系统,缺乏历史研究的氛围,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从毛主席的文字里,我能非常强烈地感觉到毛主席对于学习实事求是的态度,而这正与他一直所倡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唯物主义方法高度吻合。
继续往后研读的过程中,能了解到毛主席用了大量笔墨对主观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种互相对立的理论做了鲜明对比,利弊之分高下立见。而正是这种显而易见的对比,让我看见一位杰出领导人的殚精竭虑,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毛主席对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和理论方法来武装中国革命思想的呼吁倡议。
虽时隔80余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仍有强大的生命力,报告不断告诫着我们要规避主观主义态度,实事求是,通过持续学习,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更好解决现实问题。(基金事业部 陈明)